隧道人员定位如何保障施工安全与管理效率?

2025.05.22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因施工环境封闭、视线不清晰、空间结构复杂,如何保障人员安全始终是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复杂的隧道环境中实现精准、高效的人员定位?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哪些具体风险?当前的人员定位技术都有哪些?实际应用效果如何?本文将深入剖析隧道人员定位的必要性、具体实施技术及应用场景,并从多角度探讨其在提升隧道施工安全与管理效率中的作用。

  一、隧道人员定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隧道施工往往伴随高风险因素,如塌方、透水、有毒气体泄漏、爆破事故等,且施工场所通常为狭长空间,视线不佳。一旦发生事故,人员疏散难度极大,救援工作更是困难重重。因此,精准掌握施工人员位置,实时了解现场动态,已成为隧道工程管理的迫切需求。

  实施人员定位不仅能有效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实时追踪人员进出、停留区域及活动轨迹,减少意外发生率,同时还能在紧急事故时迅速定位被困人员位置,开展快速、高效的救援。


  二、隧道人员定位技术方案详细介绍

  目前隧道人员定位主流技术方案包括:RFID定位、UWB超宽带定位、蓝牙定位、ZigBee无线定位技术等,各具优势,具体应用环境与效果各异,下面逐一分析。

  (一)RFID定位技术

  RFID(射频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信号识别人员标签,通过隧道内安装的阅读器实现区域定位,主要适用于分段式管理。

  优势:

  部署成本低,管理简单;

  可快速识别出入人员身份。

  不足之处:

  定位精度有限,仅能实现区域级定位;

  无法实时追踪人员的精确位置及移动轨迹。

  (二)UWB超宽带定位技术

  UWB(超宽带)技术以高精度著称,广泛应用于复杂环境定位,其精准度在隧道环境中表现尤为突出。

  优势:

  定位精度高,隧道内误差通常控制在几十厘米以内;

  能实现实时动态追踪与轨迹回放。

  不足之处:

  初期投入相对较高;

  技术维护要求较高,系统复杂性较大。

  (三)蓝牙定位技术

  蓝牙低功耗(BLE)技术适用于相对宽阔的隧道内部空间,通过人员携带的蓝牙设备与布置在隧道中的蓝牙基站通讯实现人员定位。

  优势:

  能耗低,设备便于携带;

  易于大规模部署,系统成本适中。

  不足之处:

  定位精度一般在米级以上;

  在隧道复杂结构环境下易受信号衰减影响。

  (四)ZigBee无线定位技术

  ZigBee技术应用在隧道人员定位方面主要通过布设节点网络实现区域定位,适用于长距离、多节点部署的环境。

  优势:

  部署网络规模大,信号稳定性高;

  可扩展性强,节点增加便捷。

  不足之处:

  定位精度中等,主要实现区域或大致位置判断;

  实时性相对不足,受网络节点布局限制。

  三、隧道人员定位系统的具体应用场景分析

  (一)施工现场实时人员监管

  通过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追踪施工人员位置,形成隧道内部人员的可视化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及时掌控人员分布情况,防止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确保隧道内部安全秩序。

  (二)紧急情况快速救援响应

  一旦隧道事故发生,定位系统能迅速确定事故区域的人员数量及具体位置,第一时间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给救援人员,大大提升救援效率与安全性。

  (三)隧道施工人员考勤管理

  利用定位系统自动记录人员进出隧道的时间、停留时长、活动轨迹,实现自动化考勤和人员绩效管理,提升现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四)施工人员安全风险预警

  定位系统与环境监测系统联动,当检测到隧道内危险情况(如气体泄漏或局部塌方风险)时,立即通过定位系统向特定区域人员发出实时警报,指导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区域。

  四、隧道人员定位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信号覆盖问题

  隧道内部空间狭长、弯曲且多为混凝土结构,信号易被干扰和削弱。合理规划布点位置,采用多节点组合布局模式可有效提高覆盖效果。

  设备防护要求高

  隧道环境恶劣,灰尘、水汽、振动频繁发生,设备需具备更高的工业级防护等级,例如IP65甚至IP67等级,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定位系统实时产生大量敏感数据,需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和权限控制体系,保障隐私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微信
电话
0755-86616092
留言